自2018年1月起,每月探訪教導信息上的一些改變,將幫助姊妹們以更個人的方式互相「施助」。未來將不再提供特定信息,而是會有每月「探訪教導原則」提供一些建議,幫助姊妹們更有效率地互相施助。
「我們要幫助姊妹們了解如何確實看顧和鞏固每位姊妹」,總會慈助會會長琴恩·賓翰姊妹如此告訴教會新聞。「〔教會〕指導手冊上並沒有說我們有責任要教導課程,手冊說的是:「探訪教師要真誠地去認識和關愛每位姊妹,幫助她鞏固信心,並提供服務。〔探訪教師〕要尋求個人靈感,知道如何回應各探訪對象在屬靈和屬世上的需要」——〔指導手冊第二冊,9.5.1。〕
這些改變的用意在於幫助探訪教師把目光放遠,超脫事先備好的通用信息,察覺出探訪對象個人的需求。
「我們該做什麼呢?」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一諮理雪倫·尤班克姊妹問。「她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新的形式會鼓勵教會婦女不用再擔心「做什麼才算是」作探訪教導,也會給予一些建議,幫助探訪教師把重點放在鞏固她們探訪的每位婦女上。
「由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位姊妹都會有不同的需求」,賓翰姊妹說。「〔指導手冊第二冊〕說:『用電話、信件、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來看顧和鞏固姊妹』,這些方式很適合用來找出她們的需求,然後給予幫助。這就是重點——我們要確保我們在福音中鞏固每一位姊妹,每位姊妹都覺得被重視、被需要、被接納。」
就像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二諮理雷娜·亞伯圖姊妹所說的,有效的探訪教導其實可以很簡單,像是懷著愛去傾聽。「我在自己的召喚接受支持後,大約過了兩個星期,我去到我探訪的一位姊妹家。她打開門,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問候我好不好。我感受到她真心的問候和對我的愛,於是邊哭邊告訴她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她讓我在她肩上哭訴,在我宣洩內心隱忍許久的情緒時,懷著愛去傾聽。我來是為了看我要怎麼鞏固她,結果卻是她鞏固了我。」
「我們希望每一位姊妹也都能了解」,賓翰姊妹說。「探訪教導是真誠的關懷,是愛心服務。探訪教導能使主教和慈助會會長知道,她們所探訪的姊妹的需求。」
賓翰姊妹同意靈性的信息很重要,她說,探訪教師應找出符合她們探訪對象需求的信息。
「這信息可以是總會會長團所說的〔一段話〕,可以是你讀到的某個經文,也可以是就你所知這位姊妹會感興趣的某個信息」,她說。「信息應該要適合這位姊妹,她需要什麼?」
尤班克姊妹補充說,探訪教師有許多可以施助的方式。「『她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是探訪教導的真諦——花一個小時傾聽、在適當的時候發一則簡訊、陪她走一段路、分享一節經文、在教會保留一個座位、在小孩子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的時候拔一些草——要是能符合真正的需求,這些都是有效的探訪教導方式。阿爾瑪書對洗禮聖約提供了一些見解——當時的人民承諾『承擔彼此的重擔,使重擔減輕』〔摩賽亞書18:8〕。鞏固他人是我們歸信主的證據」,尤班克姊妹作了結論。
藉著關注個人的需求,探訪教師得以「避免在心態上把探訪教導當作是待辦事項——來給個信息,15分鐘後走人交差」,亞伯圖姊妹說。
對部分婦女來說,到她們家裡探訪或一通電話,可能是施助她們最好的方式。對其他人來說,當月發簡訊或電子郵件給予鼓勵,可能是最好的做法。
施助拜訪這項做法是慈助會在1842年成立不久之後開始的。當時伊利諾州納府人口擴增,於是慈助會領袖開始運用探訪委員會來評估成員的需求,收集大家捐出的錢、食物和衣服,用以幫助困苦的人,為他們紓困。
雖然早期做法的細節至今已然改變,不過,原則依然不變——像救主那樣施助。
「探訪教師效法救主的榜樣,可以去認識和關愛所探訪的每一位姊妹,心中謹記著愛才是我們做這一切事情的基礎」,2018年1月份的信息中寫道。「我們祈求獲得靈感,知道如何為她服務,幫助她鞏固信心時,『天使就會成為〔我們〕的友伴,無人能禁止』」。
利百加·羅伊(中間那位,她剛生下來的小寶寶在醫院裡)問候她的探訪教師(潔咪·詹森,美國加州聖克萊蒙特支聯會)。詹森姊妹帶著兩個兒子來接羅伊姊妹的兒子,讓她的朋友可以到醫院去。
「建立個人關係和懷著愛去傾聽才是探訪教導的真諦」,2018年1月份的信息中寫道。「現代科技和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當面探訪,讓我們能夠隨時隨地用各種方式探訪。這就是以耶穌的方式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