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人道救援和福利服務的基本原則:如何運用捐獻和資源

在1976年的愛達荷州,當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的堤頓水壩倒塌時,四萬五千名後期聖徒集合起來通宵達旦地提供緊急援助。當颶風卡特里娜在2005年吹襲時,摩爾門教徒的救援隊伍甚至在國民警衛隊出發之前已經到達。在2007年尾,大量油污流進南韓的事件發生的數日內,就有數百名義工有計畫地運用人力及物資處理災情。在2010年海地地震災難發生後,十六萬磅食物和急救物資立刻送到,一個月後,當地震於智利發生時,大量的帳篷、防水布、甚至尿片亦迅速空運至災區。

除了提供即時的需要,教會亦希望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長遠地自給自足。經過2004年南亞海嘯後,後期聖徒的人道救援服務人員仍然在社區組織工作,並在三年後提供長遠的援助和發展。[i]此外,教會定期捐贈輪椅、資助全球的預防疫苗計畫、提供清潔食水、訓練新生兒復甦計畫中工作的醫生和義工,並提供預防失明的訓練及療程予世界各地的人,這些服務不分種族、宗教和國籍。

有些人可能知道教會的人道救援工作和主要經濟捐助,但只有少數人了解到他們參與的這些工作,只是總成本和資源的一部份而已。而且,更不為人所知的是,教會還贊助了其他的救援計畫,包括大型的福利服務、職業服務、復康服務、輔導服務和其他性質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由後期聖徒的醫生、護士和其他教會成員所奉獻出的數百萬小時。數千名專業人士和義工不計回報地付出他們的時間和能力予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且不期望得到讚揚、公眾認同或酬賞。

全數的禁食捐獻和人道救援基金皆直接用於有需要人士的身上,而這些計畫的費用和行政成本——還有建造貯藏設備、房屋和運送物資到世界各地及訓練義工的費用等等——都是由教會私下支付的。全賴今天擁有的強大基礎設施,教會得以持續不斷地解救世界各地數以百萬名饑渴、在窮困中受苦的人,以及幫助個人及社區變得更自給自足。

我們為什麼付出

身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致力於追隨救主的訓誡去餵養饑餓的人,讓口渴的人有水喝,讓陌生的旅客有住處,讓無衣蔽體的人有衣穿,和探訪患病及在監牢中的人(見馬太福音25:35-36)[ii]。透過個人、家庭和教會的計畫,屬世和屬靈的援助遍及數百萬有需要的人。

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社會政策及推廣學院在近期研究在美國的積極後期聖徒在慈善捐款和義工方面的服務。拿姆‧簡尼(Ram Cnaan)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從大量居住在全國各個地區的後期聖徒所提供的調查數據中分析。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作者有以下結論:積極的後期聖徒付出的義工服務和捐獻明顯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iii],[iv]「不論他們住在何處,他們都非常慷慨付出時間和金錢」簡尼教授這位專門研究有宗教基礎的社會服務的學者,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他表示:「透過他們對服從、犧牲、什一奉獻和服務的教義承諾,後期聖徒成為公民的榜樣。」[v]

捐獻和資源的分配

以下是後期聖徒的資源和捐獻的一些分配的方法:

什一奉獻

為遵行聖經中什一奉獻的教義,後期聖徒繳納他們收入的十分之一予教會。這些款項的用途包括:

  • 為世界各地的成員提供崇拜的會堂或處所。我們有數以千計這樣的會堂,而且會持續興建更多,有時在一個星期內會有幾座落成。
  • 提供教育計畫,包括資助我們的大學、福音進修班及福音研究所計畫。
  • 支持教會世界性的傳道計畫。
  • 興建及運作接近140座位於世界各地的聖殿,並推動世界最大的家譜計畫的行政工作。
  • 支持教會的福利計畫和人道救援計畫,以幫助世界各地的人--不論他們是否教會成員。

禁食捐獻

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身體健康的教會成員受到鼓勵,要連續禁食兩餐,並將他們用於那兩餐的費用捐給教會。這些捐款會在摩爾門教徒的領袖指示下,保密地分配給當地有需要的成員,並以幫助這些成員自立為最終目標。

人道救援基金

教會參與超過200項重大災難的救援工作,包括在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2010年巴基斯坦水災,2009年薩摩亞海嘯,2009年菲律賓颱風,2009年印尼地震,2008年埃塞俄比亞饑荒和許多其他事件。自然地,教會展開這些救援項目時,不會考慮受助者的國籍和宗教。

當發生災難時,後期聖徒和當地政府官員合作,判斷所需物資和糧食。然後這些物資會馬上從當地購買和準備,或由後期聖徒的倉庫中運送出來。當遇上緊急情況,教會會尋求其他途徑,為這些情況提供長遠救援工作。我們的出發點永遠是透過教導技巧和提供資源去助人自立,並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所有這些工作得以完成,全賴後期聖徒和許多其他善心人士及慈善團體的慷慨捐贈。所有捐贈到教會人道基金的捐獻,會全數直接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而教會會自費支付其他費用和行政支出。

教會對重大災難所提供的援助得到媒體更多的注意,然而,後期聖徒在更多不顯眼之處作出了更多的服務。除了在教會的人道救援基金外,還有其他的捐獻持續支援著世界各地正在進行的工作。在最近建立的網站ldscharities.org中可以見到教會在當地及世界各地完成的工作。當地的工作是與當地的領袖協調,並按當地需要度身訂造的。這些計畫包括:

  • 新生兒復甦培訓:每年在嬰兒死亡率偏高的國家,為醫護人員及不同的康健中心組織提供復甦培訓和設備。
  • 淨水計畫:與當地社區領袖合作,每年在沒有任何淨水系統設備或水井的國家,找尋淨水的水源以及提供過濾設備。
  • 食物生產及營養計畫:為家庭和社區提供訓練,以改善家庭食物生產量和營養訓練,從而變得自給自足。
  • 輪椅捐贈:與當地組織合作提供輪椅予殘疾人士。
  • 視力治療:提供設備和訓練予當地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以進行眼部手術和預防失明。
  • 兒童疫苗計畫: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為當地兒童提供麻疹、百日咳及其他兒童疾病的疫苗及免疫措施。

這些計畫不僅依賴捐獻,同時亦需要無私的義工們付出時間、心力、專業知識和資源去提供這些訓練和人力去維持服務。

福利計畫

正當人道救援惠及世界各地不屬於我們信仰的人的同時,後期聖徒亦同樣獻身於服務教會內的弟兄姊妹的福利計畫。雖然主教的指示下,當地的資金在情況許可的時候,可以援助那些不屬於我們教會的人,但是這計畫的主要目的是關懷在教會中有需要的人。這項計畫的原則是要協助受助者自立和有自尊。例如,這些資源的受助者會獲得工作機會——按照其能力——為他們所獲得的援助及資助,以不同方式回饋於這些福利服務當中。而這計畫所需的所有費用皆透過其他的資金來源支付。[vi]

成員的捐獻成就了這項為自立、自給自足和緊急服務而設的計畫。除了提供食物、衣服和居所的需要外,這計畫還包括了為市民、新移民和難民提供就業機會,並資助輔導及收養服務,同時也為成癮人士提供復康支援小組,及提供資源以應付社會上、情緒上和靈性上的挑戰。

一般而言,每個人在他們未能自給自足前,只會接受教會在糧食上的支援不多於3至6個月的時間。

在2011年有接近一萬名義務傳教士參與福利服務,提供服務包括管理就業中心、教導英語為第二語言、教導婚姻和教導子女技巧、提升農業和醫療質素以及分發衣物。[vii]

華爾街雜誌記者拿奧美‧萊利(Naomi Schaefer Riley)發現,後期聖徒的福利計畫「讓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渡過他們的難關,而同時可以確保受益人在以後的生活能夠自立」。[viii]

永久教育基金

永久教育基金的捐獻支持在美國以外的某些國家中的後期聖徒,以獲得技術上、就業及職業上的教育。貸款以最低利息提供,參與者盡他們的能力盡快償還債項,並在沒有債務的情況下賺取金錢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參與者的還款和捐獻會成為新的貸款,發放給其他合資格的學生。永久教育基金的所有行政費用由教會支付,以令捐獻的全數都能成為給予學生的貸款。超過五萬名學生受惠於這貸款,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償還所有款項。

後期聖徒家庭服務

後期聖徒家庭服務從慈善捐獻當中資助不同類型的輔導服務,當中包括戒癮復康計畫、家庭糾紛處理、虐待及其他服務。這些服務根據個人、夫婦和家庭的負擔能力而釐定收費。此服務亦資助成員的領養服務,並提供服務予初生嬰兒之父母或家庭(不論其宗教信仰)。捐獻用於協助那些未能全數支付該服務的人。

摩爾門援助之手

教會亦資助摩爾門援助之手計畫,這計畫讓教會成員與他們的鄰居一起在世界各地提供社區服務。他們穿著容易辨認的黃色襯衫,這些義工會幫助那些受災難或其他突發事件影響的人。他們亦與政府和非牟利機構合作,以支持和改善他們身處的社區。參與者清潔公園、維修區內設施和提供不同的社區服務。最初這計畫在南美洲開始,從那時起這計畫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數以百萬計的後期聖徒和其他義工透過這計畫奉獻了數百萬小時的服務給予他們的社區。[ix]

時間

當然,不是所有捐獻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時間也是十分寶貴的資源,而後期聖徒對於時間亦非常慷慨。根據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研究,一個積極的後期聖徒每年擔任慈善義務的時間約為427.9小時(每月35.6小時─—當中百分之五十七是有宗教目的)。他們平均每年花150小時在教會中和社區中服務,例如教會的全球福利和人道救援計畫。這個統計報告指出每位成員每年會額外花34個小時為教會之外的其他社區工作服務。[x]在2011年,單是奉獻給教會的福利設施,就有幾乎七百萬小時的工作時數之多。

其他捐獻

後期聖徒致力於跟從經文的教導,要「熱心做好事」。在教會資助計畫以外也可以找到無數的公益事業,而成員亦受到鼓勵,在任何有可能的情況下去慷慨付出他們的時間。根據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研究,一個積極的後期聖徒會慷慨地奉獻給予教會無關的慈善工作。[xi]

致力做好事

教會福利計畫的成功,有賴於每個後期聖徒和他們的鄰居自願地付出他們的金錢和時間去支持那些有需要的人。這些援助的金額不會公開,但無論如何衡量,這些奉獻的價值都是極高的。許多獨立的研究指出,積極的後期聖徒會慷慨地付出他們的時間和資源。後期聖徒盡他們最大的努力服務並不是要為獲得世人的榮譽,而是為了跟從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祂教導我們彼此相愛、彼此服務。教會十分專注基督的訓誡「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同時救主亦訓誡我們,要將「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教會的援助工作致力在這當中達致平衡。

[i] Sarah Jane Weaver, “Tsunami relief, aid finished in Indonesia,” Church News, Jan. 26, 2008. http://www.ldschurchnews.com/articles/51578/Tsunami-relief-aid-finished-in-Indonesia.html

[ii] “Welfare Services Fact Sheet — 2011,”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2012. http://www.lds.org/bc/content/shared/content/english/pdf/welfare/2011-welfare-services-fact-sheet.pdf

[iii] “LDS volunteer more than average,” LDS Church News, Mar. 24, 2012. http://www.ldschurchnews.com/articles/62134/LDS-volunteer-more-than-average.html

[iv] “Penn Research Shows That Mormons Are Generous and Active in Helping Others,” Penn News, Apr. 17, 2012. http://www.upenn.edu/pennnews/news/penn-research-shows-mormons-are-generous-and-active-helping-others

[v] Ibid.

[vi] “Guidelines for Donations,” LDS Humanitarian Center. http://www.lds.org/bc/content/ldsorg/content/english/pdf/service/humanitarian/help/donation-guidelines.pdf?lang=eng

[vii] “Welfare Services Fact Sheet — 2011.”

[viii] Riley, “What the Mormons Know about Welfare.”

[ix] “Mormon Helping Hands,” http://www.mormonnewsroom.org/article/helping-hands

[x] “Penn Research Shows That Mormons Are Generous and Active in Helping Others.”

[xi] Ibid.

風格指南註釋:當報導有關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時,請在文中首次出現時使用教會的全名。如需要更多關於使用教會名稱的資料,請到網站 風格指南.